近日,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 “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到其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才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這款實現大病保障低門檻、高透明、還能有互助共濟特色的創(chuàng)新保險產品迅速刷屏,在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參保用戶迅速突破了百萬規(guī)模,目前已經快速突破到了150萬。
對于這樣一款現象級產品,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門檻低費用低。
根據產品規(guī)則,“相互保”讓滿足條件的用戶,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后參與分攤,且分攤金額按照實際出險的情況來,有則分,無則免。且承諾“單一案件,每人分攤不超過1毛錢”大幅降低了大病重疾保障的門檻。
但也有不少網友疑惑,分攤以實際情況為準,那一年下來自己到底要付多少錢?對此,信美相互總精算師曾卓表示,目前全國大病重疾人口有300萬,其實發(fā)生概率不算高,根據其估算判斷,第一年分攤費用可能在100-200元之間。而據了解,市面上現有互聯網重疾保障,年付費價格最低在200-300元之間。
也有業(yè)內人士參照了中國精算師協會公布的重大疾病經驗發(fā)生率表格:男性25類重大疾病20歲的發(fā)病率是0.0478%,40歲發(fā)病率是0.28%。女性略高一點,分別是0.0515%和0.2909%,推算40歲的重疾經驗發(fā)生率不到千分之3,由此計算,如果“相互保”有一千萬40歲人群集體參考,每年有2500例出險,即7.5億賠付,預計每年每月出75元,這可以看作是“相互保”的“價格上限”。
另外,“相互保”在分攤時除了保障金以外,還有10%的管理費,主要用于分攤金額收支、案件調查審核、訴訟仲裁公正、項目日常運營維護等。對于10%是否存在過高的問題。
曾卓介紹,與其他商業(yè)保險不同,“相互保”沒有代理人和股東的成本,且屬于保監(jiān)會范圍的免稅產品,所以管理費相對較低,基于長期健康運營的數據,以及參考相關公益組織的數據,最終確定管理費為10%。
保險行業(yè)人士也認為,保險的起源就來自互助的概念,只是后來為了便于管理成立了保險公司,定價中很大部分都用于管理成本和銷售。“相互保”讓保費真正用到保障上,定價肯定是比市場上任何一款產品都低的多。
至于賠償金額方面,目前“相互保”規(guī)定:不滿四十歲,賠付金額為30萬,超過四十歲,則為10萬。有人認為“相互保”在大病的賠付上金額不夠高。
行業(yè)人士認為,“相互保”的保費和保額不能割裂看,說到保額不高的時候,一定要看其保費也是相應降低的,因為相互保的機制決定了,保額的高低與保費的高低是掛鉤的,如果賠償金額高,每個參與的用戶必然要付出的保費也相應提高了。
市面上每一款重疾保險產品都是各有特點的,而相互保的產品特點就在于門檻低、透明度高,而且還有互助的慈善性質,因此賠付金額也不會太高。所以把這款產品作為主力重疾不可取。如果已經買過重疾,完全可以把這款產品當做補充,而且是非常不錯的補充。重疾是可以疊加購買的,不像醫(yī)療險只能報銷一次。但如果你沒買過重疾,不要把人生希望全部都寄托在相互保上。
上一篇:酸奶和可樂 你選擇哪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