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米發(fā)布一代手機,憑借高配置、性價比把傳統(tǒng)手機廠商打了個踉蹌后,很快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商的“老師”。不少手機廠商的高管在接受采訪時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怎么看小米模式。大家的回答也是高度默契:小米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然而,從小米5月3日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小米手機的高端夢并不順利。2017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每部881.3元,2016年為879.9元。
傳統(tǒng)手機廠商為了應對小米1999元的定價策略,打出了這張牌——基于互聯(lián)網銷售與傳播的子品牌。
在那段時間里,小米的競爭對手往往會使用更高的配置,定一個更低的價格,一時間性價比成為大部分國產手機的標簽。榮耀、努比亞、一加等互聯(lián)網子品牌手機現在依然活躍在市面上,今年第一季度,榮耀成為出貨量最大的國內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
紅米系列的推出對小米來說是個重要的節(jié)點,外界對紅米系列也是褒貶不一。紅米手機價格在600元左右,推出后很快成為了小米手機出貨量的中流砥柱,按照雷軍的“三駕馬車”構想,紅米快速、龐大出貨量的背后將帶來更多后向付費的可能。
紅米定價也拉低了小米的客單價,這或多或少影響了“華米之爭”的走向。2015年的雙十一大戰(zhàn)中,小米雖然出貨量超過了華為,但整體銷售額不及華為。轉過來的一年,華為完成了對小米的反超。賽諾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Top20品牌銷量報告顯示,華為銷售量達4377萬,坐穩(wěn)國內市場的頭把交椅,小米跌落第五。
華為對小米的反超讓小米感受高端市場的重要性,小米也將人們經常用“專注、極致、口碑、快”來解釋小米模式,雷軍想把在中低端手機上的模式復制到高端市場上。高端機的打法是從品牌溢價入手,具有性價比的高端機型本身是不是夠糾結恐怕還要問雷軍本人了。
小米在招股書中將手機價位段分為入門機、中端機、中高端機、旗艦機、高端旗艦機。高端旗艦機售價超過3000元,小米在這個價位段布局了MIX 2S和MIX 2兩款機型。小米入門機售價在799元及以下, 均為紅米系列的手機。
此前,高端手機市場一直是蘋果和三星的地盤。
小米在內的多家國產手機都在沖擊高端市場,雷軍曾在微博中解釋小米Note為什么要定3299元,他稱小米已經成為了中國消費電子的國民品牌,巨大的銷量意味著小米的用戶群體已經開始向更高層次拓展,這也產生了用戶對小米高端手機的需求。
同時智能手機的消費需求整體也在提升,消費者對手機的外觀、工藝、品質感的要求也在提高,而不再是單單追求高性價比。
海外業(yè)務收入占比28%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紅利消失殆盡,從增速放緩,到出貨量下滑,出海成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必然選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1-3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9%。
招股書中也披露小米海外業(yè)務情況,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的產品已經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qū)。2017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達321億元,占總收入的28%。2016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為91億,增幅達250.4%。
作為較早出海的國產手機廠商之一,專利短板是小米難以回避的問題,曾因專利侵權在印度市場禁售。此后,小米開始有意識的積累專利。去年,小米在內置了澎湃S1系統(tǒng)芯片,成為全球四家擁有自主研發(fā)手機芯片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截至今年3月底,專利組合包括16000正在受理的專利申請及7000多項已授權專利,其中約50%的授權專利是在海外獲得。
這一點在小米的研發(fā)支出上也有所體現,小米的研發(fā)開支由2016年的21億元增加49.8%至2017年的32億元。研發(fā)人員由2016年年底的3441人增加了52.5%至去年年底的5247人。不過小米去年的研發(fā)費用占比較2016年有所下滑,2017年小米研發(fā)費用占比為2.7%,2016年為3.1%。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