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舶來品,瑞士傳統(tǒng)香腸、奶酪火鍋、蘇黎世肉排、奶油蘑菇肉醬也都有全素版本,還有植物制作的“素雞蛋”,有的價格比原來的動物制品還要貴
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全球減碳峰會是近期很引人矚目的新聞大事件,關于減碳環(huán)保的討論也一直是這次峰會最尖銳的話題。在諸多減碳舉措中,除了各種工業(yè)和能源生產的原因之外,發(fā)達國家的肉類消費量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發(fā)達國家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都在如何替代動物蛋白質上做文章,而有錢又舍得消費的瑞士人就是最好的“小白鼠”。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資源消耗最高的國家之一,不過最近這兩三年來,瑞士超市的全素(Vegan)類食品越來越多。有些人認為“全素食主義”有一些“極端主義”傾向,所以有的英語國家開始將食物重新包裝成為植物蛋白質(plant-based),強調以植物為主的低碳環(huán)保和健康價值,而不像以前從保護動物的角度出發(fā)那么激進。以大豆、豌豆、菌類為原材料的各種“植物蛋白肉”產品的銷量越來越高,替代奶制品的“植物奶產品”比如燕麥奶、杏仁奶、腰果奶、椰奶、豆奶等也五花八門,占據了超市貨架一小半的位置,甚至還有超過牛奶制品的趨勢。除了一些如Oatly、Beyond Burger之類的國際植物蛋白食品大品牌,瑞士超市也開始投入新商品研發(fā),降低成本給消費者更多“平價替代”的選擇。
瑞士文化保守,飲食相對單調,以前所謂“外來”飲食都是來自周圍意大利、德國、法國的食品,就算是東歐飲食也顯得超有“異國情調”了。而在素食流行的今天,來自東亞的各種全素食物快速占領了素食商品柜臺,各種豆腐、烤麩、豆類仿肉制品以歐洲人更熟悉的香料和調味方式制作,而且基本都是用有機原材料制作,主打環(huán)保和健康的消費需求。除了這些舶來品,瑞士傳統(tǒng)香腸、奶酪火鍋、蘇黎世肉排、奶油蘑菇肉醬也都有全素版本,還有植物制作的“素雞蛋”,有的價格比原來的動物制品還要貴。筆者的先生就是個踐行素食又愛嘗鮮的環(huán)保人士,他把這些創(chuàng)新食品都試了一個遍。
這些創(chuàng)新企業(yè)不僅抓住了“環(huán)保減碳”這個消費需求,同時也深諳社交網絡時代的營銷策略,通過健身網紅、健康網紅等制造熱點話題,參與慢飲食等環(huán)保市集銷售,并與各種新環(huán)保思潮和設計風格掛鉤。盡管這些全素新潮食品的價格超過周邊國家好大一截兒,瑞士消費者仍樂此不疲。據瑞士素食協(xié)會統(tǒng)計,瑞士約5%的人吃全素,有意識少食肉的人和吃鍋邊素的人也占24%,而且吃素的人口中高學歷者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幾年前素食主義者經常在售賣肉類的超市外面游行示威,德國還發(fā)生過把縫衣針悄悄插進肉食包裝從而傷害肉食者的惡性案件。而現在新的全素食者不像以前那樣嚴格,也比較理性,他們的自我定位也是積極幫助減緩全球變暖的理性消費者。
越來越多的素食餐廳在瑞士開張,普通餐館的菜單上也有更多的素食和全素的選擇。到餐廳翻開菜單,如果食物名字旁邊畫著一片綠葉子,或者標了V,那就是素食者可以選擇的菜品了。著名的連鎖速食快餐廳Tibits還聯(lián)合瑞士廚師學院推出了專門的素食廚師職業(yè)證書課程,就連超市的營銷雜志也都有越來越多的素食食譜。
最近打開網絡電視廣播,肉類、奶制品的廣告明顯越來越頻繁——可見傳統(tǒng)畜牧業(yè)的確感受到了壓力和威脅。伯爾尼市中心最著名的肉鋪去年也關門,搬到了郊區(qū)。肉類消費在瑞士素有“保守”“傳統(tǒng)”的形象,阿爾卑斯山區(qū)的不少農村每年都會舉行傳統(tǒng)的摔跤大會,農民們會穿著傳統(tǒng)服裝去看摔跤,這樣的集會售賣的食物也一般是傳統(tǒng)的烤香腸土豆或者是奶酪。
雖然瑞士的肉類和奶制品行業(yè)協(xié)會也開始砸錢營銷,勸大家“回頭是岸”,可是看著瑞士超市素食柜臺飛速擴大的這個趨勢,素食風潮應該不會那么快過去。
上一篇:吸氫氣就能抗癌又防衰?沒這么簡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