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婆婆給兒媳婦帶孩子,都是帶著一腔熱忱去,結(jié)果卻心灰意冷地結(jié)束。給兒子和兒媳婦帶孩子,可不是出錢出力那么簡單,也需要婆婆做一個明智的老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阿姨工作退休以后,恰好孫子就出生了,她就趕到兒子家里帶孫子。兒子的家不大,王阿姨就用退休金在小區(qū)里面租了一個一居室,孫子白天跟著奶奶,晚上跟著媽媽睡,兒子和兒媳婦白天把孩子送過來,晚上就把孩子接回自己家里。
一天晚上,只有兒子一個人來接孩子回家,吃晚飯的時候,王阿姨才知道,兒子和兒媳婦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兒子氣呼呼地說:“這女人太矯情了,不跟我道歉,就離婚去?!?/p>
兒子以為親媽會給他撐腰,結(jié)果王阿姨把兒子批評教育了一頓,說的都是他的錯處,兒媳婦兒都是優(yōu)點,兒子只好垂頭喪氣地去給妻子認錯。
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王阿姨才回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三年多,兒媳婦兒逢人就夸婆婆特別好,婆婆也是對兒媳婦特別滿意,家庭特別和睦。
有很多婆婆總是抱怨,自己的兒媳婦兒不懂得感激,自己為了他們的小家庭又出錢又出力,兒媳婦兒一點都不感激,反而總是嫌棄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的,有的甚至會反目成仇。
給兒媳婦帶孩子,老人要學會做一個明智的婆婆,不然就會出力不討好,有幾點忌諱一定要記清楚。
第一,婆媳盡量拉開一點距離,不要每天都生活在一起。
上大學的時候,暑假很長,同寢室的舍友總是抱怨:“再不開學,我媽都要煩死我了。”
親生兒女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會爆發(fā)矛盾,不過是因為血緣關系,比較好緩和罷了,如果是婆媳關系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比較好的婆媳關系一般都是離得比較遠的,而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婆媳,難免不會發(fā)生矛盾。
婆婆去給兒媳婦帶孩子,如果有條件的,盡量還是應該分開住,孩子可以每天接送。白天,奶奶帶孩子,晚上一定要讓孩子跟著媽媽睡,奶奶可以晚上休息好,恢復體力,媽媽和孩子也可以建立親情聯(lián)系。
而且,婆媳也會有彼此的私密空間,不好的情緒也可以不用在對方面前釋放,有利于婆媳關系的緩和。
對于婆媳關系來說,距離真的是會產(chǎn)生美的。
第二,孩子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做主,不要喧賓奪主。
很多婆媳發(fā)生矛盾都是因為育兒理念的不同,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和奶奶各執(zhí)一詞,會發(fā)生矛盾。
奶奶有著豐富的育兒經(jīng)驗,覺得自己比媽媽強,而媽媽覺得奶奶的思想過于陳舊,想要改變她。
我覺得首先要做出改變的是奶奶,因為你只是輔助兒子、兒媳婦帶孩子,爸爸媽媽才應該是教育孩子的主體,他們才是對孩子負主要責任的人,奶奶不是,奶奶不要喧賓奪主。
而最重要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奶奶和媽媽不應該成為對立的“敵人”,大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關系,才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
奶奶應該努力學習新的育兒理念,而媽媽也應該加強和奶奶之間的溝通交流,成為養(yǎng)育孩子路上最親密的伙伴。
第三,婆婆不給小兩口制造矛盾,對兒媳婦要比兒子更好一點。
我的一個閨蜜小麗,因為是醫(yī)護人員,工作很辛苦,經(jīng)常值夜班。
她的婆婆就經(jīng)常說風涼話,晚上加班晚了,小麗打電話讓老公去接她回家,就聽見婆婆在電話里喊:“她可真嬌氣,不去接就不回家了嗎?我工作幾十年,你爸都沒有接過我,你不許去!”
奉勸各位婆婆一句話:只要婆婆給小兩口制造矛盾,故意挑事來破壞小夫妻感情,無論她付出多少(做家務、帶孩子、出生活費……),她都是不會被原諒的,就是典型的出力不討好。
有很多婆婆心態(tài)不好,多年的媳婦終于熬成了婆婆,覺得自己在家是一家之主,不管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處處想要打擊兒媳婦兒一頭,結(jié)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的結(jié)果。
如果兒子和兒媳婦感情好,會一致對外和你吵,兒子都不再親了;如果兒子是個媽寶男,那么聽媽媽的話,夫妻感情出現(xiàn)問題,當老人的估計也會跟著操心。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家庭里只能有一個女主人,如果有兩個就一定會發(fā)生矛盾的。
明智的婆婆很善于擺正自己的家庭地位,你在兒子的家里就是一個幫忙的人,對孩子們盡心盡力就好了,不要總想要壓兒媳婦一頭,更不要把兒媳婦當女兒看,沒有一點界限感。
互動話題:寶媽,你和婆婆的關系怎么樣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