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黃持
編輯 | 楊光
出品|汽車產經
當2021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以190%的速度增長時,從主流車企到行業(yè)協(xié)會,都開始喊出“新能源車開始替代燃油車”。的確,從1月的16.5萬輛到12月的50.5萬輛,新能源車市場或許真的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但狂歡背后,購買新能源車的是怎樣一群消費者?
限行限購政策依然是重要的決定因素,而在非限購城市,買一臺電動車的目的或是市區(qū)代步,或是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而數(shù)據顯示,新能源車中的純電動車銷量占比最大的價格區(qū)間依次是5萬元以下、12-18萬元和25-40萬元,呈現(xiàn)出明顯的集中并且與燃油車分布差異明顯。
其實回想過去一年,除去銷量的熱鬧外,圍繞電動車也有著諸多車主維權、里程縮水、自燃爆炸的新聞,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
一輛好的電動車,到底該是什么樣子?
至少,通過新能源用戶購車決策過程的數(shù)據可以看出,目前消費者對于續(xù)航、充電及電池都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而這些其實本該是一臺汽車的“基本功”,顯然,大多數(shù)人對于電動車的認知和要求,仍然停留在代步工具的階段。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當下的電動車市場,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就像去年國慶期間,電動車高速充電的困境成為了新聞,但另一方面也證明,越來越多的車主有了將電動車開出城市的意愿和信心。而特斯拉、蔚來和小鵬已經把充電樁修到了川藏線上,這條曾經在過去很長時間里被認為只屬于普拉多和帕杰羅的天路,也有了電動車的身影。
不過,有些人想做的事情,可能還要更瘋狂一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