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熱門看點:沒有擦傷只有生死!新造車第二梯隊要被“團滅”?

2022-08-20 20:03:22 來源:騰訊網

?即便在傳統汽車銷售淡季,新能源車依然勢頭不減。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車銷售48.6萬輛,同比增長117.3%;1-7月累計銷售273.3萬輛,同比增長121.5%。與整個汽車市場1-7月累計銷售同比下滑3.5%的態(tài)勢形成鮮明對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新能源車市場的高歌猛進,并不意味著身處其中的車企都能趁勢向上,7月份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榜單揭示了市場爆發(fā)式發(fā)展大背景下,不同車企之間的“參差”,新造車企業(yè)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能活下來可能只有銷量前五的少數人。

月銷過萬已成生死線?

無論是7月上險量還是乘聯會公布的零售量都反映出,造車新勢力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兩個層級,一個是大概率能活下去的前五名,一個是“前途堪憂”的后N個企業(yè),而所謂的第二梯隊或許已經不存在了。

此前,蔚小理以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形成了新勢力第一梯隊,它們的優(yōu)勢不僅取決于早早實現的月銷過萬,還取決于市場認知度;而呈追趕之勢的哪吒、零跑和威馬曾被認為是第二梯隊,彼時它們銷量和市場認知度都遜于蔚小理,但發(fā)展勢頭又大幅領先排名更靠后的企業(yè)。

不過從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在威馬掉隊,而哪吒和零跑強勢實現月銷過萬,甚至超越蔚小理后,雖然哪吒和零跑的市場認知度、傳播聲量還不及蔚小理,但原本的新勢力企業(yè)格局已經被打破了,第二梯隊不復存在,蔚小理變成了“蔚小理哪零”。

這一格局改變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月銷過萬”,“月銷過萬+年銷十萬輛”被認為是造車新勢力的一條“生死線”,而目前領先的五家企業(yè)都跨過了這條生死線。從7月單月上險量來看,五家企業(yè)均實現了月銷過萬;前七個月累計上險量來看,零跑(57091輛)和蔚來(59767)未能實現月均過萬,但照其各自發(fā)展勢頭,2022年全年過10萬輛基本沒有懸念。

實際上,月銷過萬也已經成了所有新能源車企的一個重要指標,乘聯會的新能源車銷量榜單顯示,前十五名中,除了排名靠后的一汽-大眾和特斯拉中國,其余車企7月零售量均超過萬輛,而即便是一汽-大眾和特斯拉中國,7月銷量也距離過萬僅一步之遙,分別銷售9000輛和8000輛。

1-7月零售量也能反映這一點,乘聯會廠商新能源車TOP15銷量榜上,只有零跑、蔚來、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四家企業(yè)沒有實現月均萬輛。

在新能源車市場整體規(guī)模不斷壯大的當下,如果不能跟上市場整體的發(fā)展步伐,只會成為被“快魚”吃掉的“慢魚”,這也是其他造車新勢力被認為前途堪憂的關鍵。

新勢力窗口期已過?

從造車新勢力興起時,關于其造車“窗口期”的說法就一直存在,雖然時至今日依然不斷有新的玩家加入這場造車游戲,關于窗口期到底有多久業(yè)界觀點也并不一致,但在“留給新造車企業(yè)發(fā)展時間不多了”這件事上,行業(yè)是能夠達成一致的。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2024年是這一輪造車風口的最后窗口期,這之后競爭會進入白熱化。換言之,在這之前還沒能站穩(wěn)腳跟的新造車企業(yè)就很危險了。而要考量一家造車新勢力的前景,無非最常規(guī)的幾大因素——資金、產品、品牌認知。

資金自不必說,每個造車新勢力都是要“燒錢”的,因此資金是否雄厚、成本管控能力是否強大、經營模式是否可行就成了一家造車新勢力能否活下去的關鍵,在這方面風光如當下的蔚小理,也曾因為資金問題住進“ICU”,其他更弱勢的造車新勢力就不必說了

曾經被廣泛看好的拜騰,在資金和成本管控方面出了問題后,也難逃涼涼的命運,哪怕其產品只差臨門一腳。現在排名靠后的幾家造車新勢力,也或多或少都面臨資金問題。

比如曾經身處第二梯隊的威馬,可謂起大早趕晚集的代表,不僅當前發(fā)展節(jié)奏緩慢,2019-2021年三年虧損更超百億,目前只能靠融資過活,現金儲備不足,雖然已經遞交了港交所招股書,但外界對于其IPO融資規(guī)模并不樂觀。

比如曾被認為是傳統汽車人再出發(fā)的愛馳汽車,也在前不久傳出了高層“大換血”的消息,創(chuàng)始人付強不再擔任法人、董事長,公司由投資人接管。

產品與銷量緊密相關,如果產品、技術過硬,資本其實是有耐心陪企業(yè)度過初創(chuàng)期的,這一點最典型的代表當屬特斯拉,而“蔚小理哪零”也都是靠產品的成功走過生死線的,正如前文所言,汽車產業(yè)歸根究底是個規(guī)模化產業(yè),遲遲無法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死掉是必然的。

排名靠后的這幾家新勢力企業(yè)里,除了高合因為超高端的定位,或許不需要月銷過萬這樣的規(guī)模也能支撐下去之外,其他企業(yè)都必須面臨這條生死線,而即便是高合,想要做個“小而美”的企業(yè),也不是現有產銷規(guī)模可以實現的。

品牌認知,大概可以看成是產品“叫好不叫座”這一遺憾,但這是新品牌新企業(yè)必須解決的問題,從特斯拉到蔚小理,市場經歷了一個對新企業(yè)明星創(chuàng)始人博眼球式為自己代言驚詫到習慣的過程,而不得不說,這樣的傳播效果非常有效,堪稱一本萬利。

但并非所有新造車企業(yè)都擁有這樣一位明星創(chuàng)始人,也并不是所有企業(yè)都有這樣的創(chuàng)新營銷意識,所以很多造車新勢力就這樣“泯然于眾人”了,創(chuàng)立幾年甚至還沒能刷出存在感。不止新勢力,就算是傳統車企傾力打造的高端新品牌,也不乏存在感聊勝于無、營銷只是自嗨的例子。

寫在最后

一方面是新能源車市場仍在高歌猛進,另一方面是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的新能源車市場,在傳統車企的集體發(fā)力下,已經開始生死內卷,這樣的局面意味著最終能夠活下來的造車新勢力只能是少數,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或許再也沒有“輕傷不下火線”的劇情了,要么生要么死,所有新造車企業(yè)都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上一篇:世界速訊:說好的大賣呢?傳恒大汽車將被并購,半年僅產200輛車

下一篇:全球球精選!車購稅減半,市民忙提車!潮州減征車購稅額達2513萬元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