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天天熱消息:豐田子公司“造假門”又出新番

2022-08-25 21:43:08 來源:騰訊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呂江濤 | 北京報道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對于日本汽車的印象都是省油且皮實耐用,日系車也因此在市場上獲得了更高的溢價。但近幾年多家日本車企和汽車零部件企業(yè)相繼曝出造假事件后,人們對日本汽車的質量也產生了懷疑。看多了日本企業(yè)負責人在造假丑聞被曝出后的鞠躬致歉,很多網友將日本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調侃為“躬匠精神”。

近日,日本汽車產業(yè)再次曝出造假丑聞,事件的主角正是豐田汽車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日野汽車。繼此前大型和中型卡車引擎被曝出油耗和尾氣排放試驗存在數據造假等違規(guī)行為之后,日野汽車于8月22日表示,該公司的一款輕型發(fā)動機型號也未能達到排放測試要求,將暫停Dutro系列小型卡車的交付。加上此次披露的情況,日野汽車偽造數據的汽車發(fā)動機總數達到643635臺,這些發(fā)動機中有超過60000臺需要召回。


(資料圖片)

日野汽車持續(xù)造假近20年

日野汽車成立于1942年,至今已有整整80年歷史,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車制造企業(yè),主要生產卡車和巴士,2021年全球銷量高達15.5萬輛,其中日本本土銷量為6萬輛。

2001年8月份,日野汽車被豐田汽車控股,豐田持有日野50.1%的股份。雖然日野和豐田兩者在品牌和運營上仍保持獨立,但豐田作為該公司最大股東,擁有實際控制權。

今年3月初,日野汽車的尾氣造假丑聞被曝光,該公司在涉及包括發(fā)動機廢氣排放、燃油消耗數據等方面存在違規(guī),并向日本交通運輸部提交了虛假的檢測報告。當時,日野汽車公布的調查結果承認,從2016年開始,其偽造了4款發(fā)動機的排放和燃料性能相關數據,涉及車輛11.7萬輛。

此后,日野汽車宣布召回2017年4月到今年3月期間生產的近47000輛汽車,并成立調查委員會。

今年8月初,日野汽車公布了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日野汽車的不正當行為包括引擎尾氣排放相關違規(guī)、油耗數據相關違規(guī),以及在2016年日本國土交通省調查尾氣排放和油耗數據時提交虛假報告。

其中,日野汽車在尾氣排放方面的相關違規(guī)至少始于2003年左右,距今已近20年。涉及的發(fā)動機也由4款增加到26款,受影響車輛由此前公開的11.7萬輛擴大到56.7萬輛。并且將再召回20900輛相關汽車。

根據日野汽車方面的說法,由于正在開發(fā)發(fā)動機的團隊知道他們無法達到目標,并感到壓力很大,因此偽造了測試結果。

不過,事情到此還遠沒有結束。

8月22日,日野汽車再次發(fā)布消息稱,其小型卡車“日野Dutro”的發(fā)動機測試發(fā)現違規(guī)行為,涉及對象為2019年以后銷售的7.6萬輛車,這也是日野汽車第3次發(fā)現違規(guī)行為。至此,日野汽車涉及排放造假丑聞的車輛總數超過64萬輛。

受此消息影響,日野汽車股價8月23日的股價下跌了10%,成為日經指數中跌幅最大的股票,其母公司豐田汽車當日的股價也下跌了2.6%。

據路透社消息,8月24日,隨著日野汽車發(fā)動機數據造假丑聞持續(xù)發(fā)酵,豐田汽車公司在8月24日宣布,已將日野汽車逐出由豐田主導的商用車合作。相關資料顯示,豐田、日野和五十鈴汽車于2021年4月達成伙伴關系,成立合資企業(yè)商業(yè)合作技術公司(CJPT),旨在促進商用車的技術開發(fā)。鈴木汽車和大發(fā)工業(yè)也于同年7月份加入。

豐田汽車 “很受傷”

被曝出造假丑聞后,日野汽車除了面臨召回和處罰外,還將要應對集體訴訟可能帶來的潛在損失。

據日野汽車此前發(fā)布的消息,4家美國企業(yè)以日野汽車引擎數據造假帶來損害為由, 把日野汽車及其美國子公司,以及日野汽車的母公司豐田汽車一同告上了美國法庭,并要求支付超過500萬美元的賠償金。據外媒報道,也正是在北美發(fā)現引擎數據造假之后,日野汽車才把調查范圍擴大到日本國內,由此揭開了數據造假近20年的丑聞。

作為日野汽車的母公司,豐田除了聲譽受損外,其生產也將受到沖擊,由于豐田和五十鈴有部分車型搭載了日野汽車的問題引擎,使得這兩家車企的相關車型也不得不暫停生產。

對于日野汽車造假門的持續(xù)升級,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近日公開表示:“日野再次辜負了股東的期望和信任,我們對此非常失望?!?/p>

豐田章男的表態(tài)將責任全部推給了日野汽車,但據日媒報道,有日本證券分析師認為,擁有日野汽車50.1%股權的控股股東,豐田汽車顯然需要為此承擔部分責任,并在日野恢復中發(fā)揮作用。因為豐田對日野的企業(yè)文化負有責任,日野在2001年成為豐田的子公司后,幾乎所有日野的總裁都出身于豐田。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豐田汽車不止一次因為其旗下子公司的造假行為而受到牽連。

2021年初, 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yè)公司曝出質檢數據造假丑聞,而豐田正是曙光制動器的最大股東。同年6月份,日本國土交通省關東運輸局審計時發(fā)現,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經銷商,在565輛雷克薩斯車型涉及大燈亮度、前輪胎角度等檢測項目上造假,豐田系高管承認存在問題,并向外界道歉。

日本汽車 “跌下神壇”?

近年來頻繁的造假事件,讓曾以“工匠精神”聞名于世的日本汽車制造業(y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今年5月份,日本三菱電機承認面向發(fā)電廠的變壓器監(jiān)測數據存在造假,時間跨度至少30年。而三菱汽車早在2016年就曾因為油耗數據造假而震驚世界。當時,三菱汽車承認,為了獲得稅收優(yōu)惠,自1991年起一直使用違規(guī)實驗方法來測算燃效數據,并在需要時對數據進行篡改,使燃效數據比實際上美化5%~10%。

同樣是2016年,鈴木汽車旗下26款車型使用和國家規(guī)定不同的方法檢測燃料消耗,再次檢測的時候發(fā)現油耗比登記的資料更高,共涉及16款車型、210萬輛車。

2017年,斯巴魯被曝“質檢門”,另一家日本汽車巨頭日產汽車更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4次曝出“質檢門”。此外,馬自達、鈴木汽車、雅馬哈等車企也都在2018年先后被曝出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試造假問題。

除了整車制造企業(yè)外,日本的汽車零部件、原材料供應商也是造假的重災區(qū)。

2015年,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被曝持續(xù)十幾年篡改產品關鍵檢測數據;2017年,“神戶制鋼所造假門”震驚全球;2021年,日立金屬承認質檢數據造假至少存在30年……

近年來,因為造假事件頻發(fā),不少日本企業(yè)頻繁“鞠躬道歉”,承認造假、質量缺陷等問題。而眾高管在鏡頭前頻頻“鞠躬致歉”的身影更是被部分網友戲稱為“躬匠精神”,這也為日系車的質量神話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陰影。

責編 | 郭霽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上一篇:世界快消息!長城宣布停售燃油車計劃,更多巨頭集中發(fā)力電動賽道

下一篇:世界今日報丨比亞迪擬推起步價百萬元高端新車?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