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世界頭條:2022汽車合資公司還OK嗎?——大眾篇:巔峰已過

2022-10-28 15:48:43 來源:騰訊網

引言:雖然合資公司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大家各懷心思的股比解限時期,恐怕這種本就不對等的合作方式,難以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粗粋€個充滿戲劇性的分手和敗走,不禁讓人唏噓。

從1984年初成立的北京吉普算起,在中國汽車市場,合資公司已經有著近40年的發(fā)展史。對于不同年紀的消費者,提起汽車合資公司,大致會分成幾大陣營:最早一輩印象里的北京吉普、廣州標致成為“過去式”,曾經風光無限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如今有些煎熬,以及當下大熱的“日系兩田”……

為什么說大眾、通用的三家在華合資公司是“曾經風光無限”?因為它們不像日系、韓系、法系等汽車品牌,受到過重大外界沖擊,始終保持年產銷百萬量級的高水平;不過在當下市場競爭中,又顯得愈加被動,多為招架之功、少有還手之力。簡單概括就是——not so fine。


【資料圖】

本篇內容我們先從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合資公司——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開始,看看歷經40年沉浮后的它們,未來將會去向何方。

1)“南大眾”越掙越少,股東雙方各懷心思

在具體分析上汽大眾之前,不妨先留意大眾汽車最近在中國市場的一筆投資。

10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官宣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將與地平線組建合資公司。對此,大眾汽車準備了一份金額高達24億歐元的“彩禮”。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介紹,這是大眾汽車進入中國40年來,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大眾汽車集團曾經在2020年9月攜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彼時的江淮大眾,宣布將在2020-2024年之間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用來加速其在中國電動出行領域的布局。

只是沒過幾個月后的同年12月,曾經的江淮大眾由于大眾汽車增持股份,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此時恰逢各家汽車業(yè)上市公司發(fā)布三季報的時期,不過由于與合營、聯營企業(yè)有關的經營情況、長期股權投資信息只出現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故而本文在此選用半年報口徑。

通過匯總2015-2022年上汽集團半年報,可以明顯發(fā)現,上汽集團在2018年達到營業(yè)總收入、歸母凈利潤的歷史峰值后,最近4年的上半年業(yè)績雖然整體呈下行趨勢,但波動中也出現了回暖的跡象,特別是在2021上半年幾乎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在2018年之前,上汽大眾的營收、歸母凈利潤表現與上汽集團保持同步,只是從2019年開始,兩大經營數據并沒有像上汽集團一樣出現波動和掙扎,而是一路下滑。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汽大眾營收相較于2018年的峰值不及一半,僅有當年大約45%的水平,而歸母凈利潤更是只有2018年的18%。

另一個趨勢是,早在2015上半年,當上汽集團歸母凈利潤僅有141.65億元的時候,上汽大眾就能為其帶來150.25億元的盈利,在集團中占比高達106.07%,十分“慷慨”地為上汽集團包括自主品牌在內的諸多業(yè)務“輸血”。

但是當時間到了2022上半年,當上汽集團營業(yè)總收入再一次站上3000億元的時候,上汽大眾的營收卻一路萎縮到635.84億元,在集團內占比僅為20.12%,歸母凈利潤更是減少至28.04億元,在上汽集團中占比同步下降至40.58%。

8年來,上汽大眾雖然和上汽集團共同在前半段達到了營收和盈利的頂峰,然而到了這場長跑的后半段,上汽大眾卻沒能跟緊上汽集團的腳步有任何復蘇、回暖的跡象。

2)這10年的心血給了誰?

問題是,曾經和上汽集團創(chuàng)下歷史的上汽大眾,為何沒能迎來同步復蘇?

通過統(tǒng)計近10年上汽集團半年報,長期股權投資中,對于合營企業(yè)、聯營企業(yè)的投資情況,或許可以發(fā)現一些端倪。

在最新的2022半年報當中,上汽大眾的期初余額為136.93億元,在上半年減少36.58億元后,期末余額為100.35億元。其實結合年報數據來看,上汽大眾在2022上半年余額下降并不能說明什么,大多數時候都會在下半年有著明顯增加,況且從這10年來的同期變動情況來看,36.58億元的減少幅度也只能算是很少的一筆。

無論期初余額還是期末余額,與10年前同期相比,上汽大眾分別有著21.85億元、29.29億元的下降。相比之下,上海大眾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近10年的期末余額表現要好上太多了,降幅少了兩個數量級,分別為1510萬元和1692萬元。

而對比期初余額,這兩家的發(fā)展趨勢與上文提及的上汽集團更為一致,即2018年左右達到峰值后雖有回落,但到了2022上半年恢復上升,并且從這10年來看,也是整體上升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作為上汽集團的合營企業(yè),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各自持股50%,但是上海大眾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大眾汽車變速器(上海)有限公司,都是上汽集團的聯營企業(yè),大眾汽車中國投資公司在它們當中的持股比例均為60%,上汽集團在前者的持股比例為40%,在后者中則是與中國一汽各自持股20%。

難道,大眾汽車對合營企業(yè)、聯營企業(yè)的投資熱情,真的會有明顯不同?

3)“南北大眾”市場份額越來越低

無論大眾汽車對不同性質合作企業(yè)的熱情有著怎樣的差異,“南北大眾”的近幾年市場表現卻十分一致。通過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公布的前三季度銷量數據,無論批發(fā)還是零售口徑,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最近3-4年的市場份額,都在持續(xù)下降。

其中從批發(fā)口徑來看,2022前三季度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終于恢復到了同比正增長,特別是上汽大眾由于上年同期累計批發(fā)銷量僅為85萬輛,以至于雖然2022年前三季度雖然沒能突破百萬,但同比增幅依舊達到了13.1%的水平。

不過上汽大眾的市場份額卻依然保持與上年同期一致的5.8%,不僅依然落后于一汽-大眾的8.2%,與2019年相比,也明顯下降了3.3個百分點。

到了零售口徑部分,“南北大眾”更像是在互相“比慘”。在一汽-大眾累計銷量、市場份額三連降的基礎上,上汽大眾“更進一步”,連續(xù)4年累計銷量、市場份額出現下滑。累計零售銷量甚至都沒能突破90萬輛,止步于89.3萬輛。那么,在“南北大眾”相繼表現乏力的今天,中國市場對于大眾汽車意味著什么?

大眾汽車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銷量數據顯示,9月單月在中國市場銷售30.14萬輛,同比增長33.72%,單月銷量在大眾汽車75.58萬輛的全球銷量中占比高達39.8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超過3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235.88萬輛,同比下降7.5%,占其全球銷量的38.95%,同樣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超過2個百分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提供的數據,由于大眾汽車銷量的下滑,德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持續(xù)下滑。不過,單月、累計銷量占比最大,且逼近全球銷量的四成,中國市場對于大眾汽車的重要性在最近兩年只增不減。

據公開信息顯示,自1985年以來,大眾中國投資公司近40年來累計在華對外投資共有24項,累計達到214.26億元人民幣、1.17億美元,以及1.19億歐元(為了減少不同年代的匯率影響,在此將美元和歐元投資金額單獨列出)。

在以上的投資項目當中,不難發(fā)現2018年仿佛就是一道分水嶺,之前多為分布于“南北大眾”的銷售、動力總成,在2018年開始不僅出現了大眾安徽,其它則圍繞著新能源、智能化領域。

唯一一個與“南北大眾”有關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奧迪與大眾中國投資公司合計持股60%,一汽股份持股40%。顛覆了之前一汽-大眾,一汽集團占大頭的強勢地位。

年產銷保持百萬水平卻遭遇市場份額持續(xù)下挫、大眾汽車維持著“南北大眾”的戰(zhàn)略分布,反手又不斷拓展新的合作伙伴、投資項目。今天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生存狀態(tài)也僅僅是not so fine。

或許是巧合,在大眾汽車中國官網的歷年大事記頁面中,2018年就像是一條分割線,在其之前都是將連續(xù)多年合并成一頁,從2018年開始變?yōu)槊磕暌豁摗_€記得前文介紹上汽集團、上汽大眾在2018年出現的業(yè)績變化嗎?

或許在那一年,“南北大眾”not so fine的現狀,就早已劫數難逃。畢竟,大眾在中國的巔峰出現在幾年前。

上一篇:今熱點:單季利潤增長144.07%都趕不上寧德時代 難怪廣汽集團不想打工了

下一篇:歐盟達成協議,2035年開始禁止生產燃油車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