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20多個月的反壟斷調查后,扎克伯克近期可以松一口氣了。
北京時間6月29日早間消息,美國FTC(聯邦貿易委員會)和48個州的檢察長以壟斷之名起訴Facebook的兩起案件,被美國聯邦法院一并駁回。
此消息刺激下,Facebook周一股價上漲超過4%,市值首次沖破1萬億美元,成為繼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蘋果之后,全美第五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
1998年聯邦司法部和20個州檢察長曾對微軟進行聯合反壟斷訴訟,Facebook反壟斷案則是繼此之后美國最大的一次針對科技巨頭的“反托拉斯”行動。FTC認為Facebook“通過并購手段扼殺市場競爭”,并要求對Facebook進行拆分。
雖然現在還不是最終裁決,但此次聯邦法院的裁決被業(yè)內共認為是“具
赤水河能生產高質量醬酒的流域到底有多長?
大概是從貴州仁懷茅臺鎮(zhèn)到四川古藺縣二郎鎮(zhèn)的這49公里,這里被譽為“中國醬香白酒黃金產區(qū)”,其他流域兩邊都是懸崖,釀醬酒的土地資源極其稀缺。
誕生了茅臺,也誕生了郎酒,作為優(yōu)質、高端醬香型白酒的代表作,近年來,青花郎的發(fā)展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不僅成為精英群體的寵兒,還為醬香型白酒行業(yè)的品質升級和工藝創(chuàng)新樹立了“標桿”。
如今的青花郎已經無人不識,并與一河之隔的飛天茅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競爭格局,但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日,青花郎的新定位“赤水河左岸 莊園醬酒”聲量響徹赤水河兩岸。發(fā)布會上,記者向汪俊林董事長提問:茅臺市值近3萬億,郎酒股份正在積極籌備上市,計劃怎么追趕?
汪俊林認為,市值不是郎酒的追求,品質才是。郎酒作為酒企,首先要對消費者負責任,郎酒堅持以高品質的洞藏陳釀,回饋廣大消費者。郎酒和茅臺有差距,但要各具特色。
事實上,“大自然偏愛郎酒”、“神仙住在天上,郎酒藏在洞中”的說法已經流傳已久。不是所有的溶洞都適合藏酒,大自然偏偏給了郎酒三個,天寶洞、地寶洞、仁和洞地質年齡一億八千萬年,共同組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天然藏酒洞群。
黃金產區(qū)自然生態(tài),二郎灘頭天然地形,赤水河谷璀璨明珠,上天恩賜神秘寶洞,千百年來摸索出的黃金釀酒法則與因地制宜探索出的獨特儲存法則,自然煉就了郎酒獨特品質秘笈。
郎酒莊園的天然洞藏獨特儲存法則,對郎酒來說,是眾妙之門,也可以理解為是獨具特色的實體表達。
在規(guī)模上,茅臺目前領先郎酒,但在莊園打造上,郎酒暫時取得領先。
汪俊林還補充到:郎酒不追求規(guī)模有多大,不追求市值有幾萬億,市值從來都不是郎酒的目標,郎酒最核心的追求還是做好本質,釀好酒,用高品質產品,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鄉(xiāng)村振興,郎酒希望長期造福當地百姓。
近年來,包括茅臺、習酒、郎酒,都在聯手打造赤水河醬香釀酒區(qū)的商業(yè)生態(tài),大家都是赤水河的明珠,大家來紅色旅游,來看四渡赤水。
郎酒主打莊園醬香,融入了莊園的概念,順便再看看酒文化、酒莊文化。走向持續(xù)的富裕,富裕也不光是經濟上,而是物質和精神上同步發(fā)展。
此次升級后,郎酒將以“莊園醬酒”全新戰(zhàn)略定位,對青花郎的釀造、儲存、老熟、勾調等特點如實呈現。同時展現郎酒獨有的莊園化發(fā)展路徑,以對標世界頂級酒莊與世界級美酒對話為愿景,引領青花郎品質、品牌、品味進一步提檔升級。
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裁決。
此案件的焦點在于:Facebook在美國個人社交網絡市場是否擁有壟斷地位?聯邦法院認為FTC未能證明這一點。而針對Facebook拒絕對競爭對手開放API,涉嫌“以不正當手段排除競爭對手”的指控,法官更是直言:哪怕Facebook真是一個壟斷者,它仍然有權參與市場競爭,它沒有任何義務幫助競爭對手。
Facebook案中關于公平競爭的裁決或對國內平臺經濟監(jiān)管也有重要借鑒意義。目前公平競爭同樣是國內關于平臺經濟監(jiān)管的焦點,國內短視頻平臺巨頭抖音日前就因“外鏈”等數據使用問題起訴騰訊,稱其涉嫌“不正當競爭”。這與前述提及的Facebook拒絕向競爭對手開放API的情形頗為相似。
“任何公司都沒有義務幫助競爭對手”
在反壟斷的相關案件中,中美的法律論證邏輯基本一致,即,首先要“界定相關市場”,也就是先明確相關企業(yè)所處的是哪類細分市場;其次要論證相關企業(yè)是否存在“市場支配地位”,也就是壟斷地位;第三,最為重要的是,該企業(yè)是否以不正當手段排除競爭對手。
這三點缺一不可,且最后一點最為關鍵:在相關市場“具備壟斷地位”這一事實并不違法,如果沒有任何限制競爭的不正當行為,也不能被判違法。
FTC在起訴狀中認為Facebook“排除競爭行為”的罪狀之一是:Facebook對第三方開發(fā)商提供了API(應用程序接口),允許它們接入并使用自己的部分功能和數據;但是,它拒絕對競爭對手開放API,并且禁止第三方利用Facebook API去推廣競爭對手的產品。
法官在裁決書第33-36頁直言:哪怕Facebook真是一個壟斷者,它仍然有權參與市場競爭,它沒有任何義務幫助競爭對手。
FTC在起訴狀中舉例稱,內容社交平臺Path的用戶增速一度很快,可是一旦Facebook禁止它使用自己的API(主要是賬戶登錄和尋找好友功能),增速就一下子掉到了零。
對于這個“證據”,法官更是明確表示:任何公司不都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哪怕Facebook是壟斷者,它就不配保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嗎?
在國外也有輿論認為,Facebook提供的是類似“水電煤”這樣的信息基礎設施,帶有巨大的“外部性”,所以沒有資格拒絕向競爭對手提供服務。
對此,法官也反駁道:“這種觀點會使得今后的公司喪失建立基礎設施的動力,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將被迫對競爭對手開放基礎設施。”
(以上為Facebook案裁決文件第24頁截圖)
國內知名互聯網分析師“互聯網怪盜團”在評論中直言:這句話實在太精彩了,我看到時不由拍案叫絕!
FTC還提出,Facebook在對競爭對手提出“排他條款”:如果希望接入Facebook API,無論是作為獨立APP還是小程序,都不應提供與Facebook競爭的功能,也不得將Facebook的數據傳遞給競爭對手;只有在同意上述條件的情況下,API才對它們開放。FTC認為這是“二選一”性質的霸王條款。
法官對此再次駁斥:Facebook只是禁止第三方使用自己的數據去幫助競爭對手,沒有禁止第三方為競爭對手開發(fā)類似產品。例如,一個開發(fā)商完全可以為Facebook和Google+同時開發(fā)小程序,只要兩者的數據不互通即可。
在此裁決中,美國聯邦法官明確,“只有禁止自己的合作伙伴與競爭對手做生意,才構成‘二選一’”不正當競爭。
實際上,國際法律界對反壟斷案中的“基礎設施”和“必要設施”早有討論。
2015年,丹麥法官伯·維斯塔多夫曾對自我優(yōu)待問題進行了探討。他指出,具有支配地位的企業(yè)都會具有某些明顯的優(yōu)點和相應的競爭優(yōu)勢,在一般情況下,它們所謂的“自我優(yōu)待”行為只是在利用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而不是基于對自身支配地位的濫用,這時這種行為就應該被視為是合法的,“因為沒有企業(yè)有義務動用自己的資源去補貼自己的對手,讓它擁有和自己一樣的競爭力。”
而其中一種情況應該被視為例外,這就是競爭主體所掌握的優(yōu)勢構成了所謂的“必要設施”(essential facility),指的是那種對于所有市場競爭者來說都必須的設施。
就正如法官認為,Facebook沒有禁止第三方為競爭對手開發(fā)類似產品,在國內外,很難有互聯網產品能被論證為“必要設施”。
“大不等于壟斷”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關于Facebook市場壟斷地位的論證中,FTC的理由也被法官駁回,這也再度證明,在國際法律界,“大不等于壟斷”已經具有共識。
FTC認為自2011年以來,Facebook在美國提供個人社交網絡服務的市場一直保持著超過60%的份額,但是并沒有進行事實的充分論證。在裁定書中,法官寫道,“FTC沒有詳細說明Facebook擁有60%的市場份額的計算指標或方法。它似乎希望法院簡單地承認Facebook是壟斷者的傳統(tǒng)觀點。”
且法官明確給予FTC法律指導——第一,不能以營業(yè)收入指標計算市場份額。因為Facebook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而它是與數以百計的互聯網平臺共享廣告市場的。除非能證明Facebook把互聯網廣告市場也壟斷了,否則營業(yè)收入指標沒有意義;第二不能以DAU/MAU等用戶指標計算市場份額,因為一個用戶往往會使用多個社交網絡服務;可以以用戶時長指標計算市場份額,但必須把這些“非社交”的內容消耗時長給剝離出來,才能構成公允的證據。
法官還進一步指出:即便FTC證明了Facebook擁有個人社交網絡市場60%以上的份額,那也不一定構成壟斷地位;它還需要證明,這個市場的競爭壁壘很高,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進入。Facebook到底建立了什么樣的競爭壁壘——技術、資金還是網絡效應?這些都需要控方舉證說明,不能假設“這些都是常識”。
“我們法院上一次審理的大型反壟斷訴訟,發(fā)生在美國政府與微軟之間——當時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在上高中,到了哈佛大學后,他才在宿舍里推出Facebook。近20年后,聯邦和州監(jiān)管機構分別起訴Facebook違反了反壟斷法……”法官在判決書開篇如是寫到。該法院當年也沒有支持對微軟的拆分訴訟。
相隔20多年后可以看到,美國法律界對反壟斷判罰依然十分謹慎,對“以大為名”的涉嫌商業(yè)競爭的反壟斷判罰更是有嚴謹的邏輯。
目前,FTC還有30天時間可以提供證據,繼續(xù)證明Facebook在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中是否合法,但是關于Facebook因為不開放數據而涉嫌不正當競爭的反壟斷訴訟已經被法院徹底駁回。
對公平競爭裁決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互聯網怪盜團認為,Facebook訴訟的判決對國內平臺經濟反壟斷也具有深遠意義。
其中,由于互聯網各個細分市場的復雜性,用營業(yè)收入去判斷市場份額,可能不是通用的最優(yōu)選擇;尤其是任何公司(無論是否處于壟斷地位)都沒有幫助競爭對手的義務,哪怕它經營著所謂“信息基礎設施”,讓他印象最為深刻。
“這一觀點符合人們最樸素的邏輯,也為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劃定了一條最基本的界限——競爭還是要有的,正常的競爭不會被禁止。”他認為,平臺經營者保護自身數據的行為,完全合理合法,而競爭對手或第三方并不天然具備利用這些數據的權利(除非平臺經營者許可)。
例如,如果競爭對手氣勢洶洶地要顛覆微信,騰訊是沒有義務為它提供便利的;如果競爭對手明確地與淘寶形成了替代關系,那么阿里也有理由不與它進行商業(yè)合作。
今年初,在國內抖音也曾因為商業(yè)競爭問題,起訴騰訊涉嫌反壟斷,其理由與FTC指控Facebook禁止競爭對手使用API十分類似。抖音主張,騰訊旗下產品微信和QQ限制用戶分享來自抖音的內容,構成了《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
如果依據美國聯邦法院駁回FTC的最新判決邏輯,上述指控理由也同樣站不住腳了。
實際上,公司變“大”正是商業(yè)競爭的結果,這一點在國內外法律界是有共識的。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院長孔祥俊也曾表示,“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大公司,本身是市場競爭的成果,這是市場機制的獎賞,而不是市場之‘惡’,更不應該成為被責難的對象。”重要的是,具有市場力量的大公司,沒有利用市場力量謀求和實施壟斷行為。
反壟斷的初衷在國內外都是為了“保護、促進競爭”,但促進競爭并不等于保護競爭者。美國聯邦法院對Facebook涉嫌不正當競爭的駁回也再度印證了這一法律邏輯。
越來越多的法律專家呼吁警惕“反壟斷泛化”趨勢,反壟斷也不能成為“保護競爭者”的輿論工具。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部副研究員熊鴻儒日前在一次業(yè)內論壇上就指出,平臺經濟監(jiān)管不能僅看結構而不考慮行為,否則可能會出現監(jiān)管過度或“一刀切”等問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2020亞太康養(yǎng)協(xié)會攜手綠洲大健康等康旅企業(yè)倡導制定康養(yǎng)旅居行業(yè)標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