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聿聿
這兩天,韓劇飄雪變裝的視頻在抖音火了。視頻中極具視覺反差的華麗變身,加上在雪花飄下的瞬間,那韓劇味十足的妝容、服裝、BGM和不斷拉近的距離,這些用鏡頭慢放營造的氛圍感,讓視頻中的人瞬間變身為韓劇中走出的男女主。
無獨有偶的是登上微博熱搜的另一段短視頻——“現實生活vs韓劇”:
在兩種不同的設定下,關于男女相遇的場景在鏡頭的表現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對比,同樣的慢鏡頭加上“八個機位”的剪切讓網友直呼“有韓劇那味了”、“韓劇的分鏡可以說拿捏的十分到位了”。
而且,最近剛剛完結的韓劇《海岸村恰恰恰》也著實收獲了中國觀眾的一大批好評,雖然在劇情主線上依舊延續(xù)了愛情劇相遇、心動、童年梗的老套路,但仍然讓眾多觀眾追劇追得停不下來,究其原因,該劇的氛圍感營造功不可沒,畢竟看這種類型劇的觀眾一般都很難拒絕“浪漫”兩字帶來的美妙情感體驗。今天骨朵就跟大家聊一聊網友口中“韓劇那味”到底是什么味,韓劇關于氛圍感的創(chuàng)作法則到底是什么?
治愈系的色彩美學
《海岸村恰恰恰》是今年八月份在韓國tvN播出的一部韓國愛情劇,該劇改編自2004年的電影《我的百事通男友洪班長》,講述了現實主義牙科醫(yī)生和萬能無業(yè)游民,二人在充滿人情味的海邊村莊展開的浪漫愛情故事。
治愈、溫暖、浪漫、美好……這些關鍵詞代表了大部分觀眾在看完此劇后的感受,一路走高的收視率和觀眾“自來水”似的不斷安利都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該劇的“低開高走”,并成功抓住了觀眾的心。雖說故事是老套的,但架不住導演會拍,編劇會改,演員會演,所以在整體的呈現上,《海岸村恰恰恰》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不錯的愛情劇,其中,關于氛圍感的塑造還是“這很韓劇”。
從色彩基調和取景來看,因為故事發(fā)生在海邊的一個小村莊里,所以劇中有大量自然環(huán)境的拍攝,大海、島嶼、沙灘、擁有彩色屋頂的房子排列在小山坡上,一切排列錯落有致,天藍色、草綠色,女主飄起的發(fā)絲,似乎都能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受到習習海風和背后鄉(xiāng)村生活的愜意舒適感。整部劇通過運用飽和度較高但不濃艷、充滿透亮感的明亮藍色和綠色來營造畫面氛圍,并打下了整部劇的主基調。
觀眾對色彩總是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而色彩的多樣運用也能在側面反應時代背景、人物心理、劇集主旨等等?!逗0洞迩∏∏ 分忻髁辽实拇竺娣e渲染營造出了海岸村的生活氛圍,在這樣的基調下,干凈爽朗的海風,浪花拍擊礁石的響聲,吃不完的海鮮,樸素可愛的街坊鄰里,話不完的嘮嗑……生活的種種躍然于紙上,讓人發(fā)出“怎么會有這么治愈的地方”的驚嘆。
同時,通過近景、遠景、全景多角度的拍攝打造了另一種張弛有度、舒緩寧靜的“氛圍感”,這種氛圍感,不管在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觀眾以清新、舒適的感覺,對看劇的人來說,風景絕美、幀幀壁紙也是一種難得的觀劇享受。
當然,如果只有這些清新流派的色彩難免有些單調,在一幀幀可以做壁紙的風景之外,該劇多采用暖色來烘托氣氛、打造懷舊樸實風,像是入夜后的村莊、室內,這部劇也因此被劇迷戲稱是“鄉(xiāng)村愛情”連續(xù)劇。
例如,海邊獨自支起的帳篷,在一片黑暗中釋放橘黃色的柔和光亮,不僅與周遭形成鮮明對比,也給此時依偎在一起的男女主營造了溫暖且歲月靜好的氛圍。與之相同的片段還有女主家停電時,男主趕來幫忙并與女主一起在房間吃雪糕的場景,昏暗的幾點燭光下暖色調渲染出一種曖昧氣氛,不斷切換的特寫鏡頭、互相試探的眼神、雪糕融化時意料之外的身體接觸和不自然的眼神碰撞不斷加劇了這種曖昧和心動感。
在鏡頭營造的曖昧推拉下,觀眾看得沉浸,心動值和氛圍感自然而然被拉滿了。
關于“浪漫”氛圍感的打造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電視臺引進韓劇開始,近30年的韓劇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單從愛情劇來看,韓劇的“老三樣”——失憶、絕癥、車禍,逐漸被“新三樣”——寵愛、救贖、治愈所替代,麻雀變鳳凰、王子愛上平凡女孩的戲碼也不再是潮流,近些年的韓劇編劇在題材上做了不斷嘗試,糅合了懸疑、穿越、神話等元素試圖規(guī)避愛情劇的老套路,但在塑造唯美和浪漫氛圍的路子上依舊一發(fā)是不可收拾,一部劇可能是清甜治愈,也可能是暗黑BE,但氛圍感對于愛情劇來說幾乎成為必要配置。
愛情劇的劇情某種意義上注定是老套的。相遇、心動、三角戀、在一起……這些固定橋段是任何愛情劇情都逃不開的“命題作文”。既然故事本身的情節(jié)很難讓觀眾瞬間心動并眼前一亮,那就把愛情中常見的情節(jié)拍出獨特感。
另一部劇《天氣好的話,我會去找你》,依舊是一部治愈人心的“鄉(xiāng)村愛情”故事,該劇講述在首爾生活不如意的海媛,決定回鄉(xiāng)下生活,重新遇見了從高中開始就暗戀自己的林恩夑,海媛在溫暖的恩夑身上獲得治愈的故事。和《海岸村恰恰恰》相似的依舊是對色彩、環(huán)境的多角度拍攝,但與前者明亮感的夏天相反,《天氣》的整體基調更偏冷色調,自然環(huán)境以冬天、雪、村子為主,依然用大量的篇幅向觀眾展現了冬季的靜謐與閑適,與海媛跟恩夑慢慢悠悠的感情線相得益彰,節(jié)奏雖然緩慢但也不拖沓,總是慢半拍的暖心愛情也是氛圍感的來源之一。
但娓娓道來的愛情敘事難免會讓觀眾失去耐心,所以細節(jié)把控和懸念就成了韓劇最愛用的方法。細節(jié)大致有“情緒細節(jié)”和“動作細節(jié)”兩種,韓劇一般喜歡通過放大特寫鏡頭來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放大男女主間的點點滴滴,把細節(jié)不斷放大,再加上首尾呼應加重儀式感。
在《海岸村恰恰恰》中,當男主把女主最開始丟掉的另一只高跟鞋找回,悄悄放在電閘箱里,而女主驚喜發(fā)現、穿上鞋踩地的那一刻,原本停電的房子瞬間亮起,一盞、兩盞……當窗戶一扇扇亮起時,像極了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迎來了璀璨燈火。環(huán)境和故事形成互文,在平淡生活里打造出的浪漫,試問誰不為這樣的“小心機”而觸動?
具有魅力的細節(jié)和懸念,也在努力喚起觀眾的關注和高度認同感。
氛圍感的三要素?
慢放、BGM、光影,還有更多
被稱贊的“韓劇那味”,究竟是什么?
《鬼怪》的名場面大家絕對不陌生,強對比度和明暗光影帶來的視覺沖擊、“戰(zhàn)歌起”的BGM、緩緩走出的帶有救贖意味的兩人,再加上前期鋪墊足的“英雄救美”橋段,爽感與沖擊感同時達到頂峰。
而在《偶然發(fā)現的一天》中,男主女主相遇的一幕充滿夢幻色彩,因為在整體設定中,男主是漫畫中本不重要的角色,前期女主一直在找他卻未果,有了這樣的前期鋪墊,這個“終于找到你了”的相遇鏡頭就極具浪漫。當然,因為是校園愛情,整體畫面的感覺偏向明媚,多機位的切換和光影交替營造出純真美好的感覺。
同樣的,打傘鏡頭和擁抱鏡頭,在不同的劇集里也拍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在所有氛圍感的營造手法中,不可忽視的還有影視作品中的“人”和“人群”。
在每部劇中,群體的塑造也在營造著特別氛圍,《海岸村恰恰恰》中島民村民的群像塑造很成功,一方面讓故事背景變得更加溫暖可信、支線發(fā)展飽滿動人,也讓男女主在一眾樸實的村民間喜怒哀樂盡顯,所有的互動和故事發(fā)展都帶有著人味兒。優(yōu)美風景,加上個性十足的村民,整個故事從里到外更加完整了。
而對于主演們來說,韓劇的氛圍感實際上也是一層濾鏡,是相互成就的關系。很多人會覺得脫離劇中的濾鏡,演員可能就沒有那種感覺了,其實并非。
在《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系》中,單獨截圖來的畫面和美感看似并不出彩,劇情單看也比較糾結、單薄,但人作為情緒化的存在,最受不了的就是氛圍烘托,視覺的呈現、演技、配樂相互配合,分分鐘把觀眾帶到戲劇本身里去。跟隨劇情發(fā)展,很多觀眾的評價就只剩下一個“帥”字了。
總結下來,韓劇氛圍感的營造首先是色彩定基調,通過慢放、BGM、光影來刻畫細節(jié),但究其根本還是要通過恰到好處的技巧來踩準情緒和氛圍的那根弦,觸及到觀眾那顆關于“浪漫”蠢蠢欲動的心,使得觀眾不知不覺一步步踏進“氛圍陷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