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團團在上海做了一場特別的放映活動。
放映結束后,當廳里的燈光一亮,團團看見很多人的眼睛都紅了。
交流環(huán)節(jié),大家有很多話想說,跟總制片人張阿瞳和原著作者不良生進行了一番深度交流。
不僅僅是聊創(chuàng)作故事,也是在聊那些藏在內心深處的共情。
后來,團團收到了一位影迷的點評:
感謝沒有讓我錯過這么好的一部劇
是什么劇這么戳心窩,看了兩集就破防淚目:
《您好!母親大人》
毒舌觀影團重啟觀劇團,帶上海影迷搶先解鎖了《您好!母親大人》大結局。
其實,那天來到現(xiàn)場的不少影迷,是第一次看這部劇。
但看著看著,走心了,被里面溫暖的母子情觸動了。
劇集改編自作家不良生的自傳散文集《云上:再見啦!母親大人》。
在《長安十二時辰》打造出了繁華盛唐的導演曹盾和荊沖,這次畫風一轉,拍出了一部詩意細膩的生活劇。
董潔和尹昉出演母子——丁碧云和丁小軍。
別看兩位主演只有6歲的年齡差,就被勸退。
總制片人張阿瞳選擇這兩位主演是因為,“他們的個人經歷和角色都有相似之處,身上保持著踏實的生活質感”。
董潔飾演的母親,從少女時代,橫跨至老年,完成度都不錯。
很多瞬間,你會覺得這個“媽媽”,太過于熟悉,跟自己的媽媽也太像了。
回憶起舊時光,劇中畫面泛著暖黃的柔光,它是有溫度的。
《您好!母親大人》用足耐心渲染煙火氣,許多情節(jié)生動鮮活,有扎扎實實的生活氣息。
童年時,丁小軍坐在單車后座,聽著母親講故事,一路上嬉笑不停。
家里條件不好,丁碧云買豬肉和檔主“斤斤計較”。
她不舍得吃紅燒肉,但懂事的小軍悄悄在她碗里藏了一塊肉。
買不起豬肉的時候,她就煉豬油,當熱騰騰的米飯拌上豬油,就是小時候的頂級美味。
這些母子相處的溫馨細節(jié),暖烘烘的。
提煉并還原普通人的生活日常,讓這部年代劇充滿代入感。
《您好!母親大人》更耐人尋味的是——巧妙的敘事結構,用三條線索,交織講述母子相互依靠的人生故事。
一條是現(xiàn)在時——丁小軍得知母親患癌后,和戀人分手,放棄即將轉正的編制,從上海回到小鎮(zhèn)陪伴母親治病。
一條是過去時——丁小軍的大學時代,他跑去上海讀書,闖蕩社會。
最后這條時間線更悠長——丁碧云的人生經歷,從花季少女成為一位單親母親。
而母子人生軌跡的映照,雖是私人化的經歷,但每個人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當丁小軍不愿聽從母親讓他讀師范的安排,在高考志愿表填下文學系時。
鏡頭一轉,少女時代的丁碧云,從家里偷出戶口本,滿心歡喜地和戀人登記結婚。
在相似的年紀,他們做出了倔強的人生選擇。
當丁小軍反抗學生會師兄對新人的欺壓。
畫面切換,丁碧云為了好姐妹的工傷,在辦公室向主任討一番說法。
是啊,兩母子的性格自然是一模一樣,正直、有義氣。
當丁小軍情竇初開,用自行車載著暗戀的女孩飛馳在校園時。
時空轉換,丁碧云和互有好感的梅部長,一起披著外套,奔跑躲雨。
雖然是兩段不同時代的愛情正在萌芽。
但,母子二人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也都小心翼翼。
最親近的人一起度過漫長歲月,終究會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的印記和羈絆。
有觀眾覺得這樣跳來跳去的敘事有點亂。
但當你真正靜下心走進劇情,會發(fā)現(xiàn),這就像我們每個人回憶起往事的狀態(tài),斷斷續(xù)續(xù)、嘮嘮叨叨。
有些記憶是牢固的,有些記憶是在特定的時間或事件里,才會被重新喚起。
以上帝視角,看丁碧云和丁小軍緊密交織又分叉遠走的人生。
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觀察人生的視角,回望自己和家庭的關系。
正如《你好,李煥英》賈玲那句獨白:“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
我們沒辦法穿越回過去,走過媽媽的人生。
現(xiàn)在我們能做的是,記住媽媽最本真的樣子。
丁碧云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堅韌、樂觀、無私、任勞任怨。
當她有改變人生的選擇,她不是沒想過自己。
但內心一番掙扎后,她都將第一選擇讓給了別人。
父親早逝,剩下母親和姐弟仨相依為命。
丁碧云用功讀書,想參加高考。
去考試那一天,她看見母親和姐姐去干農活的辛勞背影。
于心不忍,跳下自行車,摘下胸前鮮艷的大紅花,從母親的手里抱過弟弟。
這一摘,放棄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扛回了作為姐姐的家庭責任。
結婚生子三年后,丈夫出軌,丁碧云提出離婚,獨自撫養(yǎng)丁小軍。
她一邊打兩份工作賺錢,一邊操心著照顧孩子。
丁碧云三十多歲的時候,梅眾向她表明心意,要帶她們母子去日本生活。
在她們去找梅眾的路上,丁小軍身心抗拒,突發(fā)重病。
丁碧云為了照顧兒子,和喜歡的人遺憾錯過。
此后,她的人生就全身心圍著丁小軍轉了。
而丁碧云和梅眾的相遇,是團團今年看到最好的中年愛情。
劇中寥寥幾筆的愛情描繪,克制又深情。
在八十年代,連告白都是含蓄的。
梅眾沒有直接說過愛,只教丁碧云用日語念了一句俳句:
今晚的月色真美,風也溫柔
等到丁碧云真正明白這句話深藏的愛意時,她跟梅眾已經失去聯(lián)系了。
后來丁碧云癌癥復發(fā)住院,這對戀人才再度重逢。
雖然缺憾了二十年,但這一次,丁碧云和梅眾都沒有錯過對方。
她真真正正抓住了自己的選擇。
相互依偎、唱著喜歡的《橄欖樹》,梅眾陪伴丁碧云度過了生命最后的時光。
其實,在原著里,梅先生只是一筆帶過的人物。
不良生回憶,當時整理母親遺物,發(fā)現(xiàn)了一封受潮的情書,字跡都重影了,只分辨出里面寥寥數語提及一位梅姓男子。
后來,編劇把模糊的人物,填充成了讓大家都意難平的謙謙君子梅眾。
“真實生活中的丁碧云,雖然沒有遇到這樣一個梅眾,但是她的人生太苦了,我們還是決定給她的人生一點甜,用影像的方式給她補償一場沒有實現(xiàn)的美夢”。
那天在交流現(xiàn)場,有觀眾提問,做這樣一部慢節(jié)奏的生活劇,是不是逆市場而行?
總制片人張阿瞳聊起了創(chuàng)作初衷:
“我在2017年底看到這本原著的時候,當時就沒有想要煽動社會情緒或者迎合市場,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有共鳴的母親題材。而在我自己的觀劇體驗里,沒有一部真正的國產劇是專注講母子關系的,專注地記錄這個時代普通人的劇”。
《您好!母親大人》克制住了煽情的表達。
那些看似波瀾不驚的情節(jié),流動著最真摯的情感。
就像我們明明對家人充滿愛意,但常常羞于直接表達感情。
而那些我們說不出口的話,記在內心深處的點滴。
在這部深情的回憶錄,你也許能得到一些共鳴和療愈。
這部劇已經播出情感濃度最高的大結局,好劇已經養(yǎng)肥了。
這個秋冬,不要錯過這個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