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不到一年,優(yōu)酷頗獲熱議的綜藝《追光吧!哥哥》就推出了第二季——《追光吧!》。
第一季頂著男版“浪姐”名頭推出,憑借“油膩”哥哥和女嘉賓的“拆臺”一度頂上熱搜前排,但最終熱度、口碑皆不佳。
倒是湖南衛(wèi)視《披荊斬棘的哥哥》后來居上,輕競賽、重真人秀,借用情懷、港星,使“大灣區(qū)”成為年度熱詞。
《追光吧!》還能有什么看點?
節(jié)目原本釋出的視頻物料中,將“金星辣評21位嘉賓”當作重點橋段宣傳,吸引不少關(guān)注。
然而,在比原定日期推遲一周播出后,金星從正片中完全消失,我們能看到的只剩下peace、love、積極、向上、互捧、溫暖與無聊……
歡迎進入“鳳凰網(wǎng)指數(shù)-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索“追光吧!”并發(fā)表你的看法。
口號有了,亮點沒了
今年的《追光吧》,可謂“一身正氣”,單看五輪公演的設(shè)置,都想不到這能是娛樂節(jié)目的環(huán)節(jié):
致敬體育精神的生命之光;
致敬人民子弟兵的熱血之光;
致敬中華文化的傳承之光;
致敬普通勞動者的奮斗之光;
致敬進擊太空精神的探索之光。
至于如何淘汰,每輪將淘汰多少選手則語焉不詳??赐甑谝黄?,依然無法得知具體賽制。
21位男藝人組成的“追光者”陣容,似乎也刻意削弱了話題感、關(guān)注度。
第一季的陳志朋、蘇醒,都在輿論場上頗有爭議,尤其杜淳和印小天還存在“插刀教”的恩怨。
李汶翰、于朦朧自帶流量,檀健次、符龍飛是實力不錯的男團成員,明道、汪東城、付辛博組成90后回憶殺,陳曉東作為唱將鎮(zhèn)場,整個陣容搭配還是不錯的。
第二季的陣容有些乏力,吳鎮(zhèn)宇、張衛(wèi)健兩位港星是全場最大咖。
跟兩季《浪姐》比起來,他們既不是“話題感爆棚”的霸氣寧靜,也不是“歌唱實力鎮(zhèn)場”的那英。
姜潮、張曉龍組成內(nèi)地演員隊,張傲月、韓宇是舞蹈組。
歌手數(shù)量非常多。
老牌歌手周曉鷗、沙寶亮、滿江,選秀歌手陳楚生、楊宗緯、王晰,嘻哈歌手那吾克熱、楊和蘇,選秀愛豆劉也、秦奮,以及負責回憶殺的吳建豪。
憑《歌手》走紅的迪瑪希、出身韓團的尼坤、泰國選秀冠軍徐志賢,組成國際隊。
跟東方衛(wèi)視深度綁定的德云社,今年“選送”了尚九熙,上一季來的是燒餅。
這個陣容,無論是跟上一季《追光》比,還是跟《披荊斬棘的哥哥比》,整體搭配都不夠出彩。
去年21位選手,有4位年齡超過40歲,今年有9個,年齡段向上提了一大截。
第一期開頭,就走“情懷”路線。
節(jié)目組設(shè)置了一條“光路”,讓每位“追光者”把最重要的“追光物品”根據(jù)出道年份依序存放,象征“追尋初心”。
入場環(huán)節(jié)花了半小時,多位選手入場沒在正片呈現(xiàn),可能因為太無聊了。
“候演區(qū)”也沒什么記憶點,無非是不認識的人互相記名字,認識的人扎堆敘舊。有人社恐,后期補采聊聊心情。
21位追光者,第一期只展現(xiàn)了7組初舞臺表演:
周曉鷗演唱零點樂隊的《愛不愛我》;
吳建豪唱跳《I feel good+Finesse》;
尼坤鋼琴彈唱《Angel》;
吳鎮(zhèn)宇演唱《被遺忘的時光》;
張傲月歌唱配現(xiàn)代舞《親密愛人》;
張衛(wèi)健粵語歌《身體健康》;
徐志賢《Rainism》。
每人配平10分鐘,上臺前對藝人過往成就或緊張情緒進行渲染,3分鐘舞臺,結(jié)束再來一番剖白,混剪上鄧亞萍、金晨及其他“追光者”的贊美。
周曉鷗的真唱、吳建豪的舞臺范兒、徐志賢的勁歌熱舞都算不錯,但在內(nèi)卷的綜藝賽道里,這只算常規(guī)技能展示。
相比《浪姐》的“限時”初舞臺和《披哥》的“分組演唱會”初舞臺,《追光吧》首輪亮相顯然缺乏亮點和新意。
如果說《追哥》最有趣的是“油膩”和“批評油膩“,那么《追光吧》進行一番“去油”后,只剩下稀松平常。
金星消失了,還剩什么?
從《披哥》和《追光吧》的熱度看,觀眾對這類節(jié)目似乎已逐漸失去熱情。
2020年夏季,《浪姐》橫空出世,短短兩年間,已有三檔五季節(jié)目與觀眾見面。
《浪姐》公布陣容時,觀眾為幻想中的“互扯頭花”“女性互撕”感到興奮,但結(jié)果是,姐姐們在舞臺上的拼搏、不遺余力,以及各種缺點、情感吸引了觀眾。
我們可以獲得審美享受,也能在不同姐姐身上實現(xiàn)情感投射。
但后續(xù)的節(jié)目,都不能重現(xiàn)兩者共贏的情況。
《披哥》干脆放棄內(nèi)卷,著重展現(xiàn)成名男星的魅力、標簽,輕輕松松度過一季。
到了《追光吧》,第一季“褪去現(xiàn)有光環(huán)…再次出發(fā)”的口號,改成了“向新時代奮斗精神致敬”。
從預告看,所謂的致敬XX之光,無非是安排藝人們參與“明星運動會”“軍事基地拉練”“攀爬訓練”這樣的綜藝環(huán)節(jié),至于舞臺選曲與表演要如何與“光”掛鉤,還未可知。
這種改變似乎早有預兆。
前段時間,衛(wèi)視被集體約談要求“限制娛樂化”,教育、文娛領(lǐng)域都多次強調(diào)“陽剛之氣”。
《追光吧》也不斷由男藝人談及,想通過節(jié)目展示“熱血”“陽剛”“男性氣質(zhì)”等等。
但節(jié)目組打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yè)、不同類型男藝人“突破自我”的主題,再將他們規(guī)范于所謂“熱血”“陽剛”中,是不是有些矛盾?
“追光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金星消失,不知道是否因為她不夠“陽剛”。過去幾年金星和東方衛(wèi)視建立了深度合作,可以暢行熒屏,并以“毒舌”風格深入人心。
她的大膽、直白、勇敢,豈非是許多“陽剛男性”都望塵莫及的?
第一季《追光》,她的去油式Reaction,戳中觀眾心聲,娛樂效果極佳。
如今《追光吧》,只剩尬笑的金晨、茫然的鄧亞萍和閃現(xiàn)的宋雨琦,批判被感動、贊美代替。
無論這樣呈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感知到的信號是,身份特別的金星和她的“辣評”,可能已經(jīng)不合時宜。
而選手們?nèi)⒓芋w力訓練,會是當下疲憊打工人所需要的嗎?我們是否還能看到《浪姐》那個級別的大秀?
《追光吧》如果不能回答這些問題,或許只能“泯然眾人矣”,成為一部默默播完的綜藝。
“姐姐”“哥哥”這類曇花一現(xiàn)的綜藝流量密碼,也會迅速成為明日黃花。
往期內(nèi)容
將Ifeng電影設(shè)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chuàng)的支持~
責任編輯: